人员需求与加班工时的计算

bobapp手机客户端下载

你的位置:bobapp手机客户端下载 > 新闻动态 > 人员需求与加班工时的计算
人员需求与加班工时的计算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2:56    点击次数:141

在多条产线并行的生产环境中,人员需求和加班工时的计算需结合各产线特性、产品差异及产能目标精准规划,确保人力与计划匹配。

一、人员需求计算(多条产线场景)

核心公式

单条产线某时间段人员需求 = 该产线计划生产总量 ÷(人均小时产量 × 有效工作时间 × 效率系数)

· 效率系数:考虑换模、物料衔接等损耗,通常取0.9-0.95

· 多条产线总需求 = 各产线需求之和(需预留10%弹性人力应对产线间临时调配)

举例说明

某工厂有A、B两条产线,计划5天内完成以下生产任务:

· A产线:生产甲产品2000件,人均小时产量20件,每天有效工作8小时,效率系数0.9

· B产线:生产乙产品1500件,人均小时产量15件,每天有效工作8小时,效率系数0.9

计算过程:

1. A产线人员需求 = 2000 ÷(20 × 8 × 5 × 0.9)≈ 2000 ÷ 720 ≈ 3人(向上取整)

2. B产线人员需求 = 1500 ÷(15 × 8 × 5 × 0.9)≈ 1500 ÷ 540 ≈ 3人(向上取整)

3. 总需求 = 3 + 3 = 6人,加10%弹性人力,实际需配置7人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二、加班工时计算(多条产线场景)

当产线实际产能无法满足计划时,需通过加班弥补缺口,计算需区分单条产线加班与多产线协同加班两种情况。

(一)单条产线加班计算

公式:某产线加班工时 =(计划产量 - 正常产能)÷(加班人数 × 人均小时产量 × 效率系数)

· 正常产能 = 正常工作时间 × 配置人数 × 人均小时产量 × 效率系数

举例:

A产线计划5天生产2000件,原配置3人,实际生产2天后,仅完成700件(进度滞后300件),需在剩余3天内追回,计划安排3人加班。

计算过程:

剩余产量 = 2000 - 700 = 1300件

正常3天产能 = 3人 × 8小时 × 3天 × 20件 × 0.9 = 1296件

缺口 = 1300 - 1296 = 4件

加班工时 = 4 ÷(3人 × 20件 × 0.9)≈ 4 ÷ 54 ≈ 0.07小时(约4分钟,可通过优化效率消化)

(二)多条产线协同加班计算

当多条产线存在共性瓶颈(如共用人力、统一交货期),需统筹计算加班工时。

举例说明:

A、B产线需在5天内共同交付4000件(A产线2200件,B产线1800件),当前A产线配置4人,B产线配置3人,因物料延迟,前2天仅完成1200件(A产线700件,B产线500件),剩余3天需统筹加班。

已知:

· A产线人均时产20件,B产线15件,效率系数均0.9

· 可调配加班人力共5人(可分配至任意产线)

计算过程:

1. 剩余产量:A产线2200-700=1500件;B产线1800-500=1300件

2. 正常3天产能:

A产线:4人×8小时×3天×20×0.9=1728件(足够覆盖1500件,无缺口)

B产线:3人×8小时×3天×15×0.9=972件(缺口1300-972=328件)

3. 需通过加班弥补B产线缺口:

加班工时 = 328 ÷(5人×15件×0.9)≈ 328 ÷ 67.5 ≈ 4.86小时

即5人在剩余3天内共需加班约4.86小时(可分配为每天加班1.6小时)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

· 多条产线需优先保障瓶颈产线(如效率低、需求大的产线)的人力配置,避免整体进度滞后;

· 加班需按产线特性分配(如A产线为自动化产线,加班增益低,优先加B产线人工工序);

· 每日跟踪各产线达成率,动态调整人员分配,避免某条产线人力过剩而其他产线仍需加班。

通过精准计算与灵活调配,既能满足多条产线的生产需求,又能避免人力浪费和过度加班,实现高效协同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